刘先平:用文学展现大自然和生命的壮美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崔鲸涛 王诒卿 日期:2020-08-27
从森林到雪山,从海岛到沙漠,从动物到植物,从鱼类到鸟类。前不久,大自然文学作家刘先平的“自然保护区探险”系列图书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该系列结合作家对大自然的探索经历,用富有魅力的精彩故事展现了自然保护区的神秘与精彩。
给孩子讲述自然保护区的奇遇
刘先平是大自然文学作家,曾经三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四次探险怒江大峡谷,六上青藏高原……他以探险家的身份置身于大自然中,亲身经历、真切描述野生动植物的神奇和美妙,以诗意的语言叙述所见所闻。
大自然文学就是书写大自然的文学,用文字呈现大自然之美。其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传达一个道理,那就是人与自然必须和谐共处,任何破坏自然生态的行为都是在毁坏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如今,大自然文学不再是单纯赞美自然抒发情感,而是开始进行人与自然的对话,并深度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保护区探险”系列是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短篇作品集,包括《给猴王照相》《野驴仪仗队》《三次水中逃生》《长颈子 长鼻子》4册,融文学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图书选辑了作者40年来在自然保护区探险中的奇闻、奇遇,旨在揭开大自然的种种神奇奥秘,展现大自然和生命的壮美。
作者描写的“自然”是真实的自然,是原生态的自然,是科学的自然,而不是童话或寓言式的自然。书中,他将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渗透在对祖国的壮丽河山、自然风光、珍禽异兽的描述中,把广泛、丰富的科学知识与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交织在一起,唤起人们保护自然世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给孩子呈现一个真实的大自然
让孩子认识自然、崇敬自然的前提,就是需要科普童书的作者得自己首先去认识、走进真实的自然,这就需要实践、探索,甚至是探险。毫无疑问,刘先平做到了。
“其实,我用了40多年在大自然中探险并认识自然。我发现了很多奇妙的事情,如我们常见的苹果、梨子等都是结在果枝上的,但可可、菠萝蜜、番木瓜却是在树干上开花结果,地榕果是在树根上开花结果的,就连菠萝蜜也有在树根上结果的禀性,更有在树叶上开花结果的叶上花。因而《奇根世界》才有可能引领读者认识生命的智慧和奥妙。”刘先平回忆道,“杜鹃花是木本花卉之王,而我们常见的杜鹃多是灌木。然而在云南、贵州等地却生活着乔木杜鹃,在高黎贡山更有二三十米、胸径一两米的大树杜鹃。我寻找了21年,才在高黎贡山无人区瞻仰到了它的尊容,《寻找大树杜鹃王》才能展示出生命的壮美、祖国的美丽和植物学家崇高的民族精神。《雨中探蘑菇世界》《野驴仪仗队》等,无不是这样才写出的。”
引领孩子认识自然和生命之美
刘先平说,引领孩子认识自然之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应是具象的、生动活泼的,而不是空泛的。大自然文学就是要把新鲜奇异的种子、散发着清新空气的生命种进读者的心里。如《夜探红树林》中的胎生植物秋茄,长纺锤形的种子结在树上,直到生出了两片绿芽,母树才将它娩出,种子利用长纺锤形的结构,自由落体后稳稳当当地插入了滩涂,完成了栽植,俨然已是树苗。而这正是植物为了从陆地走向大海,适应湖间带风浪的环境,经过千万年的进化而成就的生命辉煌。
在《橡脚杉木王》一文中记叙了作者在贵州习水见到的中国现存最大的“杉木王”。那棵胸径2.38米、高44.8米的大树,6个人手牵手未能环抱。“树王是我们今天唯一能看到生长了百年甚至几千年依然鲜活的生命。永葆青春是美,饱经沧桑不是美吗?生命就是如此壮美!”刘先平感慨道。
值得一提的是,该系列丛书插入了大量作者长期探险过程中拍摄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图片,每本书的末尾还附录了他40余年大自然考察探险主要经历。作者现身说法,用翔实的记录为小朋友们上了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生动一课。
刘先平认为,大自然文学就是引领孩子们认识山川河流、花鸟鱼虫,从发现生命形态的千变万化、构造的无穷奥妙、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开始,进而感悟到生命的伟大、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从而认识到必须严格遵守在自然中的规范行为,培养并树立生态道德意识。“只有人们以生态道德修身济国,人与自然的和谐之花才会遍地开放。”

刘先平